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结构优化调整的发展新阶段,金融同业竞争更加激烈,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带来深远影响。在此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被改变,过去十年“跑马圈地、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结束,增速回落将是新常态。由于盈利空间受到“两头挤压”,商业银行财务状况面临更多挑战,表现为利差空间逐步缩小、各项收益增长受阻,而包括资本成本、资金成本、合规成本等在内的各类经营成本持续上升。以2014年为例,17家上市银行平均净利润增速不到8%,较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
为了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变化,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实现股东价值**化,商业银行必须审时度势,积极推动财务管理转型,对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科学谋划,推动财务管理真正成为经营决策的支持系统、增长发展的保障系统、财务风险的控制系统和企业价值的创造系统。具体来说:
财务管理工具:向管理会计转变。近年来,国内银行已普遍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但因组织架构、客户、产品体系、收入和成本项目等具有一定特殊性,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尚未形成成熟的应用体系。“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将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助推器。一是实行“全流程”植入。是拓展纵深应用领域。三是强化成本核算分摊机制。
财务管理模式要向财务共享服务转变
所谓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即通过电子化远程财务系统,将与决策相关、重复性高的财务核算工作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办理,把财务的战略决策职能与操作性职能相分离。参加财务共享服务的单位保持“三个不变”:预算管理不变、财务授权不变和会计主体地位不变。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质是对商业银行整体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是将财务管理从职能型管理部门向服务型角色转换的过程。
财务管理内涵要向精益化管理转变
一是预算管理方面。新常态下,预算管理应该更加注重预算内涵与预算绩效,预算管理应从资源导向转向目标导向,从平面预算转向立体预算,从静态预算转向动态预算,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有机衔接。因此,预算编制应更加注重关键事项、关键时间点及关键指标的把握;预算实施应更加关注战略目标达成进度,以及预算的持续管理优化;预算分配应更加倾向采用定额预算,作为定性预算的重要补充;预算考核应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果,以及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成本管理方面。成本管理水平是衡量一家现代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必须创新成本管理方式,打破传统的成本管理局限,坚持以价值管理为核心,运用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追溯分析、标杆管理分析等先进的理念与方法,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体验等全价值链环节,查找成本驱动因素,实施成本**战略。加强源头式成本管理,分析成本形态,建立成本分类管理制度,变事后核算为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建立全面成本管理体系,融入创新思维,创新管理模式,以投入产出相匹配原则作为衡量经营活动的准绳,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三是财务分析方面。商业银行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加快建设完善财务数据处理系统,提高财务分析和预测能力,将数据转化为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更加科学地辅助管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