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意味着有一天不用早起挤地铁上班,只是通过你的资产而不是工资,就可以拿到满足消费水平的资金。福布斯网站上关注财务自由的作者Rob Berger最近发布了一篇文章,专门教你怎样计算要用多久可以存出财务自由来。他的极简算法看上去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这一听起来很土豪的目标:
第一,算一算你每年需要多少钱来生活,然后把每年支出除以4%就得到你实现财务自由总共需要的钱(美国为养老金个人储存者建议的比率,由投资回报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而来)。
按照这个公式,算算你要多少钱才能“财务自由”吧。
第二,根据现在的储蓄水平和预估的投资回报率,计算需要用多少时间达到目标。他还考虑了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根据时间的长短,还能再反过来调节存多少钱。总而言之,根据Berger的计算,假如一年收入十万,花掉四万,存下60%用于投资,平均回报率做到9%,维持生活水平不变,那存到100万,历经10.2年就可以达到财务自由啦。
公式令人喜上眉梢,但现实情况是,极少数人可以长期维持每月开销三千的生活水平;而存下来的钱,如何安全地通过投资获得9%的回报,也是需要投入精力脑力的学问。能不能实现财务自由,取决于你赚钱、理财取得被动收入的能力,能否覆盖你日益增长的房车包(或其他逼格巨高花费巨大的)需求。
知乎上的同学提供了一些有创意的控制需求、增加收入的方法/段子:
“我有个兄弟,23岁就和在学校勾搭的妹子结婚了。两个人在一个二线城市有点混不下去,工作不好找,苦闷窝在租来的屋子里打WOW。但终于,这哥们想,不能继续这么下去了,努力吧!于是,在他24岁末,他们双方父母,合资给他们买了套大房子。他俩把这套房子租了出去,自己仍旧租单间省吃俭用打WOW。于是我这兄弟在25岁的时候,财务自足了。”
还有一些在机运上神乎其神的高科技创业党,也随着纳斯达克的钟声搭上了财务自由的快船。不过大多数程序员,是搭上了发际线,走上了找个好工作挣钱消费结婚生子之路。
这里我们想要讨论的是,作为一个消费合理、能力合理的青年上班族,在财务自由上还有什么选择。
第一,确定消费目标,强制储蓄。
为什么上述打WOW的段子也属于财务自由,是因为当事人的消费目标非常容易实现。而大多数年轻人则不甘在生活水准上落于人后,就需要更谨慎的消费管理,砍掉用于攀比不适合自己的开销,强制存下应急和日后用于投资的本金。
一个比较流行的“50-20-30”分配法是,把收入的50%作为生活必须开销,20%存起来,作为财务自由的准备金,而提高生活质量的非必要开支则不得超过30%。规则可以变动,但储蓄部分应该雷打不动,五百一千也要存,觉得少就要努力加薪,这是打理财富从0到1的一步。
第二,努力工作,积累行业资源日后单干。
尽管领工资的打工者听起来不如高科技创业者炫酷,但这个起点并不限制日后的可能性。打破雇员状态的节点在于,能否利用打工时积攒的资源和经验,在水到渠成之时成立自己的公司,再渐渐做大脱身成为投资者,让钱生钱。这需要相当的工作热情在行业内成为大牛,如果你厌烦你现在的工作,为了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勇于做做新的尝试。
知乎上的网友阿懒建议:“从行业角度来说,一般超大型行业、需要复杂系统来运作的行业,比较难以走这条路;而一些中小企业比较容易走这样的道路,各位应该经常看到有人从小民营企业出来,带上原来的技术、客户等创业,成功几率高。从职业角度来说,销售比较容易把这条路走通,因为他往往直接与客户、收款等打交道,对基于资金流转的全流程比较了解。”
第三,存下来的资金尽量不要闲置,学习理财和投资。
现在大家存了一笔钱了,如果创业困难较大,另一条路径则是,把打工收入存下来进行水平较高的投资。退一万步讲,即便你只是希望挣到够花的钱,不追求提前退休,也应该关注投资理财的知识。因为今天赚到的10万,到了十年二十年后,价值已经缩水。想想90年代风光的万元户,如今一万块能算什么大款呢。
因此你至少需要关注一些稳健的货币型基金(比如各种XX宝类产品),获得4%-5%的增长,保证金钱的价值。在保级水平之上,则需要付出下班后的时间,专注学习股票、基金、私募等等投资知识。在我们开头10万元财富自由的假设中,投资回报率可设在了9%——对于二三十岁的白领来说,是一个需要付出相当精力才能取得的不错的成绩。
虽然财富的增长是个技术活,但是如果你一年能挣到10万块钱,就证明你至少完成了十几年的学习,在市场上有一块立足之地。接下来就是继续保持,慢慢扩大领地的过程了。这个过程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企及。
祝愿大家都追到甘之如饴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