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尚龙曾说:
“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后来我觉得,外卖电话都不再需要,只要一根网线,和一部手机,现代年轻人分分钟就能废掉。
事实上,最初我并不相信一个人可以这么容易堕落,直到有一次参加初中同学聚会,看到了同学Z的状态,才恍然现代社会可以如此轻易地击垮一个人的意志。
许久不见Z,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走样的身材、稀疏的头顶、油腻的脸庞、呆滞的眼神......全身上下都在诠释着“颓”和“丧”这两个字。
通过和Z的聊天,稍稍稀释了我的惊讶和不解。
原来,Z毕业之后,父母托了关系让他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然而彼时Z沉迷于网络游戏,天天熬夜导致上班精神不佳,经常错误百出,有一次搞错了一笔金额较大的账目,老板一气之下,连人情都不再讲,直接辞退了Z。
也不知道该说Z幸运还是不幸,没多久,等了好几年的Z家终于等来了拆迁的确切消息,一下子分到三套房,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从那以后,Z就不再去找工作了,用他的话说,就算这辈子不干活,他也吃穿不愁了。他一年到头,如无必要,几乎不出家门,成天日夜颠倒,沉迷游戏,靠吃垃圾食品度日,也几乎没有朋友,更没有正常的社交活动,Z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肥宅”。
虽然眼下网友们都在调侃自己想变成无所事事在家躺尸的“肥宅”,然而真正见到那样的状态,你依然会觉得可悲且可怜。
一个人变废的过程,漫长而专一。
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财会人总是给人刻板、不知变通的印象,仿佛积年累月地在做同一件事,极其容易在岗位上“变废”。
如果出现以下几种迹象,那么作为财务人的你应该警惕自己是否正在“变废”。
沉迷舒适区
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哪怕如今是和平年代,这句话依然闪耀着真理般的光辉。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想必都已经听烂了,同样的道理,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名词,叫做“花盆效应”,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习惯了温室环境的花朵,一旦接触到外界热烈的阳光和暴风雨,顷刻间就付之一炬了。
人也是如此。
固然我们都有与生俱来的惰性,能够待在舒适区,总是不乐意主动选择某种挑战。然而,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每天的生活,不再花时间接触新的东西和领域,不再愿意提升自己,那么你的见识和觉悟将永远停留在当前这块领域。
事实证明,当你习惯了固步自封、得过且过和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那么你今后的日子无非都是最初那一天的复制黏贴,再无新意可言。
沉迷娱乐至死的快节奏
这个时代的一切都太快了,接收信息太快,过滤信息太快,忘掉信息也太快。
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获得短期的快感太容易了。
十几秒可以刷完一个短视频,乐上几秒钟,手动转发哈哈哈哈;
二十分钟可以打完一盘游戏,胜利成果截图一张,附文“今天你吃鸡了吗”;
两个小时看完一本毫无营养的网络小甜文;
难得去一趟图书馆,看两分钟书,玩两个小时手机......
我们的注意力,被爆炸的信息所分散,在透过网络传播的所谓“热点”中找寻瞬间的欢愉,在几篇教你如何“短期内迅速提升自己”的碎片化文章中找寻瞬间的鸡血,须臾之后又再度重回浑浑噩噩的状态。
你以为你冲在了接收信息的第一线,就不会被这个时代淘汰,却往往忽略了信息沉淀以后来自身后的巨大失落感。
无法控制情绪
当铺天盖地的网线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那个巨大的虚拟空间里,彼此互不相识,一个网名背后是怎样的人我们无从追究,大家似乎都不必为自己或激烈或诋毁或肮脏的言语负责。
于是,网络成了很多人宣泄情绪的最佳场所。
更可怕的是,有的人甚至会把网络上的情绪代入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克制自己对身边的亲人、好友、同事等宣泄坏情绪。
任性是需要资本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早已不是懵然无知的孩童,无端端对身边人发泄坏情绪,散播负能量的人往往是在输出极大的恶意,必然会招来很多人的怨怼。
有人说,控制不了体重的人,怎么控制自己的人生。
我却以为,控制不了情绪的人,才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他们往往缺少强大的自制力和掌控力,容易让局面陷入最糟糕的状态。
拒绝社交
社会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支点,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人可以脱离一切社会关系,独自生存于这世间。
即便真有这样的人,也无异于现代社会中的一具行尸走肉,在人类的价值体系中主动将存在感降为零。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宣扬“孤独”,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仿佛“孤独”已然是贴在这群人身上的标签,他们从不主动社交,甚至抗拒社交,把自己关在一方天地里,宁愿做缩在壳里的乌龟,也不愿意履行身而为人的权利。
久而久之,你将变得麻木、迟钝、自卑且畏缩,偶尔的“孤独”无可厚非,长久的“孤独”并不值得提倡。
不再学习(考证)
还是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人类的生命有限,知识却是永无止境的。尤其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稍一晃神儿,可能就会落后一大截。
现在很多年轻人,离开校园之后,认为学习的任务到此结束,不愿意再去主动学习新知识,整天只想躺在床上玩手机,在铺天盖地的鸡汤文中寻找一丝热血的出口,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
停止学习,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对于需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的财务人来说,更是如此。
即便是古老的财会行业,也在经历日新月异的转型与改革,适应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对于从业者们来说,要想不被行业淘汰,只有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这一条路可以让你历久弥新。
高顿CMA职业发展研究院的Penny老师指出,管理会计是未来行业的大势所趋,一个具有前瞻意识的财务人都应当明白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而考取CMA这张高含金量的管理会计证书,无疑是财务人接触并且深入了解管理会计的一条捷径。
毕竟,拥有CMA证书,不仅意味着你具备完备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和实操技能,还拥有专业的财务分析、风险评估和商业决策能力,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同时也证明自身的能力,成为财会市场上争相抢夺的人才“香饽饽”。
要知道,CMA的考证人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是企业管理层的高级财务人。
停止学习,无疑是将自己的见识和思考封闭在了某个阶段,你这一生所能达到的成就或许也就如此而已。
当然,更可怕的是,我们一边对现状表示不满,一边却提不起任何勇气去尝试改变,自己将人生所有的可能一一抹灭。
愿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废人”。
财务人想要转型管理会计,深入学习、了解CMA,首先需要拥有一本CMA教材。这套IMA官方推荐的CMA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逻辑紧密、环环相扣。随书配套多个精选案例、结论性和出题方向性指导,帮助考生快速通过考试,并有专业知识点解读,帮助财务人加深理解管理会计相关知识。
本书特色:
按照IMA协会新纲顺序编写,依次是对外财务报告决策、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
(1)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结合,使之更容易理解;
(2)大章结束后又考纲总结,学员看完一章后可对照自测;
(3)每小节结束有对应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
(4)每小节加入了易错题与真题改编的题目,并配上详解;
(5)针对考试中高频出现的考点进行技巧性讲解,减轻学员自我总结归纳的压力。
本文作者:Stella,高顿财经签约作者。更多内容推荐关注:微信号“高顿CMA”(gaoduncma)。原创文章,欢迎分享。专业的cma考生学习平台与职业发展平台,包含一手的考试资讯、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