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0-8011
您的位置: CMA > 优秀学员 >
陈怡——将考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发布时间:2012-11-24 12:18   作者:admin
重要通知: ①2022年CMA中英文三次考试时间公布;②高顿免费代报名服务开启→ <<<2.8GCMA备考资料>>>

“将考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财大CMA嘉宾会客室”优秀CMA学员陈怡访谈

在之前采访的另一位优秀学员陈苏苏,和陈怡是一起参加CMA培训时认识的朋友。在做苏苏访谈的时候,她总是有意无意向我提起陈怡。那时的我对她并不是很熟悉,很多都还没有来得及见过面,只是在苏苏的描述下,对陈怡有了个基本的印象——才女。

相约在周二下班后,陈怡准时来到了我们汉中路的办公室。


优秀CMA学员陈怡

陈怡是一个娇小玲珑的女孩,一头短发,一双大眼睛,言语间无处不透漏着她的独立和智慧。简单的沟通间,我知道了她的一些背景。原来她本身就是财大美会本科出身,毕业后不太愿意到所里去“贡献青春”,她选择进入制造业和零售业接受更多接触新事物和知识的机会。因为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缘故,她对外国考制的考试很有感触,她很了解美国考制和中国考制之间的区别。像这样一位智慧的学员,是如何看待CMA考试,在学习考试过程中又有什么能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优秀CMA学员陈怡的访谈记录。

Golden:先来感谢一下陈怡下班后还要辛苦地赶来“财大CMA嘉宾会客室”接受我们的访问,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陈怡:呵呵,没什么的,其实,因为考试的结束,我在财大这边的CMA培训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今天过来就是随便说说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Golden:陈怡,经过简单的了解,发现你是一个很有基础的学员哦。
陈怡:基础是有一些,因为我本科就是在财大读的American Accounting,毕业之后的工作又是大量接触了管理会计类的内容,工作中接触的行业性质跨度大,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制造业、零售业、工厂、投资、航运等等。所以,说句玩笑话,我的确觉得CMA不难。如果就知识点而言的话,我应该是可以选择自学考试的。

Golden:现在回过头来问你一句,其实你当时选择自学函授,也可以通过,为什么还会多花钱来上面授课程呢?
陈怡:我报面授班的关键,也是很多和我一样的学员无法忽略的,那就是我们都是在职的人。做我们这个行业的,时间是很难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所以选择函授的人一开始会计划地好好的,下班回来看多少时间的书,做多少时间的题,碰到问题问老师,但真的开始后,会发现每天都有很多理由可以不去看书,久而久之,自然没了兴趣,放弃了。所以我觉得报个面授班,虽然不是在靠老师逐条地教我知识,但的确有了老师的带领和推动,学习会变得有效率得多。毕竟能战胜惰性的人是很少的。呵呵。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哦,呵呵。

Golden:的确,人的学习惰性是很难克服的。你前面提到了老师的作用,请你给我们说说你对面授老师的看法吧。
陈怡:我上的是旧纲的课,一共四门,接触了好几位老师。他们都给我留下了蛮深刻的印象,像讲课很生动的王少飞老师,像讲题押题很到位的曹老师,他们两位我都挺喜欢的。但我发现,我喜欢的老师,也有别的学员觉得不好的。所以,老师的选择这件事呀,只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对上了这个老师的口,你会觉得他讲得很好,如果不喜欢这个老师的风格,那么他讲什么对你而言,收益总是很低的。总的来说,这边的老师都蛮负责的,你无论问什么问题,他们都会挺耐心地给你讲,我是问得比较少的,但我看一些问题问得多的学员,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

Golden:那你喜欢的老师有什么特点呢?
陈怡:其实看老师不能只看他的表面,拿Carol 曹老师来说,其实第一次第二次上她课的时候,坦白说我并不喜欢她,一来她上课说的东西我基本都知道,所以听她说知识的时候比较挑,二来我和其他一些同学一样,觉得Carol老师她的PPT太乱了,很多都不是当堂课的内容。但是,后来一次看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Carol老师的PPT讲义,做得是我见过的老师中**的,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和整理,基本把与这堂课有关的其他书里的知识点也放在一起讲解,这样一来,既方便大家理解,有能让大家对与这些知识点的关系有了个认识框架,将来再看到的时候一点都不会觉得陌生,反而还会想起来前面的学习。就这样,我对Carol的看法彻底改观了,我开始跟着Carol的思路整理我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建立知识点见的关联。不得不说,这些对我后来的考试真的是很有帮助。还有,Carol老师的复习课真的是上得很好。

Golden:呵呵,每个老师的风格不同,这也是和他们的工作学习背景有关的,让所有老师都一样上课,这在哪里都是不可能的。
陈怡:是啊,有些同学喜欢听老师讲一些工作中的事情,他们觉得很有意思,我其实也觉得很有意思,但毕竟听过之后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帮助不多,我只的不光是考试,如果经验听听就能算自己的,那大家都别干活了,老师的经验只能作为一种思路的启发,是一种参考,但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可复制性很低。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就考论考的老师,比如Carol曹。她说道的重点几乎考试我都碰到了。呵呵。

Golden:我们再来谈谈你的学习方法和考试经验吧。
陈怡:学习方法我可以告诉大家,但是请大家不要向我学习,因为我知道我们很多同学的背景都不一样,所以学习方法不一定可以复制。比如苏苏吧,她有宝宝要照顾,有工作要忙碌,她的学习方法就是细水长流地每天抽一点时间来学习,靠这样积累的方式来学习。而我的学习方式比较特殊,因为老师讲的东西基本我都知道,所以我花在预习复习上的时间极少,基本上就是在每次考试前一个礼拜开始复习,然后就考试了。复习方法么就是做题,不停地做题,通宵都有,呵呵,比较不健康,所以我不建议大家学我。

Golden:呵呵,是蛮不一样的,不过你的基础比较好,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考试呢?你觉得CMA的考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陈怡:P1~P3很简单,题量到了,我相信大家通过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考的也基本都是老师上课时候讲的知识点。P4就有意思了,这是真正拉开学员之间差距的科目。P4的答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的。

Golden:现在新纲考试中都加入了主观题的部分,你给我们讲讲你P4的答题经验,兴许会对学员们有帮助。
陈怡:恩,我讲讲我个人的看法。课间休息时候同学间也会互相交流,有些同学会觉得P4的题目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P4的答题空间是很大的,我之所以说没有标准答案,这是心里话。对于没有很多工作经验的同学而言,堆写一些知识点上去基本分数就拿到了,就看你堆上去的知识点和题目关联性是否密切了。但如果是一个蛮有工作经验、知识面比较广的人来做这些题目,完全可以从很多别的角度切入。要知道,P4答题是一个说服阅卷者的过程。你要通过你的答案让他知道你已经明白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所以堆知识点是一个方法,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说服他,让他感觉到你有很多种办法顺利解决题目抛出来的问题,你可以用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来答题。但这就真的要求我们要有经验有经历了。反正不管怎么答,不用担心拿不到分,写到点子上就可以了。

Golden:听起来你对这种考制很有一套认识哦。
陈怡:呵呵,也不算很有吧,我对国外考试的考制还算比较熟悉,大学时候就开始接触国外的考试体系,我们财大的老师教了很多国外考制的答题经验,通过实践也让我们越来越了解到国外考制与国内考制的区别。简单的说,美国考制和中国考制的区别就是前者是“给你分”,后者是“扣你分”。

Golden:“给你分”和“扣你分”?
陈怡:哈哈,我说的比较通俗哦。国外的考试是以“给你分”为批卷方式的,也就是说只要你答题答在点子上,让批卷的人知道你明白他在考你什么,就能得分。所以,你学习需要你抓重点,把重要的知识点都掌握了,过考试没什么问题。而我们国内的考试正好相反,它要求的是考试的人要尽可能地全面掌握知识点,越全越好,所以批卷时候就变成了“揪你小辫子”的“扣你分”了。我觉得国内的考制对考生各方面要求比国外高很多,也就让很多人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即使不能完全理解知识点,还是会去死记硬背,搞大量的细节努力,做很多的机械背诵。但像CMA这样的考试,是相当人性化的。说到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插曲。在某些国家的考试中,主观题这种发散性的题目也会用程序进行阅卷,如果程序发现答题着的回答中有超过一定百分比的内容与书本上的内容高度重合,就会默认这张卷子是作弊卷子,考生得不到分数。虽然在CMA里面没这回事,但我们却能从这件事情中了解到国外考制对考生的要求是要他灵活贯通地掌握知识点,而不是机械地背诵。呵呵。

Golden:你的例子很有意思。陈怡,你的背景很好,所以学习CMA比较轻松,那么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觉得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么?
陈怡:我来讲讲我一贯的学习方法吧。我参加过很多课程的学习,多数是国外考制的,虽然学习的内容和性质各有不同,但有几点我是一直坚持不变的。第一,我坚持自己做笔记。上CMA课程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就会把老师的随堂讲义做为自己的笔记。这一点其实我是不太认同的。毕竟老师的讲义做得再怎么好,也只是个比较系统的提纲,里面多数都是在讲述章节的重点,跟我们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太大的关联。可以这么理解,老师的讲义是针对所有学员的,也是老师上课时候思路的一个指引,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光看讲义就行了的。我记笔记的时候还有个习惯,就是我自己知道的知识点就不再记录上去了,也就是说我记录下来的都是需要我去消化的内容,都是针对我自己薄弱的地方作的提醒和整理。这样一来,我复习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所以一些同学看我的笔记时候经常会说:“天哪,你记的这都是什么?怎么看不懂?”但这就是我做笔记的习惯。第二,有条件的情况下大量做题。P1~P3都是选择题,随课程获得的题库已经量很多了,做透这些题目对于考试绰绰有余。而P4部分,因为本身题目就少,只有40多道可以用来练习的题目,那么做题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打开自己的思路。不用急着去写下答案,平时多思考有哪些知识点是和这些题目的主要知识点是有关联的。这里我说一个我自己的发现。我做了那40题之后,把题目进行了分类,发现那些做过的题目的答案汇总在一起就是一本很详细的学习笔记,正好概括出了老师上课时候讲到的几乎是所有的知识重点。围绕着这些知识点去作复习,会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答题时就更加从容了,因为你会很熟悉这些知识点间的关联是什么。

Golden:我发现你是一个很会自己总结方式方法的人哦。
陈怡:呵呵,是呀。其实我从来都不会把自己考试是不是能通过这个问题过多的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上课时候老师会给我们一些学习建议,但这并不能说是照做了就100%能过的。每个人的习惯加上环境都不相同,大家还是应该自己总结一些方法,靠自己去努力,这样才能把考试通过的把握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有时老师给出的一些方法的确是不错的,但对于我们工作比较忙碌的学员而言,可行性不高。比如把自己经常做错的题目汇总在一起,打在电脑里面,有空做做,再反过来对答案。就时间上我就做不到,尽管我觉得如果照做还是有效果的。呵呵。

Golden:我注意到了你一直在说学习方法和知识点要靠自己去总结。
陈怡:是的,呵呵。每个人其实都是希望更多的主动权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让自己去控制学习,让自己去掌控成绩,让自己去控制进度。但有意思的是,有些学员考试不合格却会反过来怪老师当时没讲清楚,这一点我挺不能理解的。在我看来,老师讲课的目的是帮我们梳理一些知识点的结构和关联,一旦思路理通了,接下来吸收消化自然应该靠自己。难道单词背不出还要怪CMA考试为什么用的是英语么?

Golden: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孩子。你给我们现在正在进行CMA学习的学员们说几句你的意见和建议吧。
陈怡:呵呵,我已经说了很多我自己对考试和学习的看法了。对现在还在学习的学员,我想说的是,我们来学CMA,通过考试不应该看作是学习的结束。在我看来,考完试后恰恰是一个新的起点。CMA的考试考的是我们理论上的掌握,而将来,大家每天的工作才是真正考验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CMA中学来的知识。另一方面,如果是很简单地很平淡地通过了考试,这说明你本来就有不错的基础和经验,CMA反而没能教会你什么新的东西,倒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问题的同学们,应该高兴CMA让我们发现了很多自身知识框架上的不足,这正好是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用从CMA中学来的知识帮助到自己。


和陈怡聊了将近2个小时,她聊了很多她对工作、对生活、对课程的看法。一开始还是以提问与回答的方式进行的,到了后来,变成了她畅所欲言而我从旁记录。从她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了一个80后女性思想的独立与成熟。她对自己的自信和对生活的高度掌控带给了我震撼。苏苏对于陈怡“才女”的评价,是名副其实的。

抬眼望去,来参加我们财大CMA学习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和工作背景,大家来到这里的目的都是为了能顺利取得CMA资质。而陈怡的话让我感慨:通过考试也许真的只是一个起点,学员们为取得CMA资质所付出的努力更多的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身价值的提升。

也许,陈怡的经验不能100%被复制,但也值得我们思考。学员们,你们现在付出的努力,在将来也会回报在你们的身上。也许学习中会碰到不少的障碍,也许现在你们中的一部分人还会觉得CMA是一座山,但也请你们相信,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无论现在的学习给你们带去的困难是多还是少,但终有一天,你们也会像其他通过考试的学员一样,CMA资质将会是你们的囊中之物。加油吧,我们在“财大CMA嘉宾会客室”中等带你们的到来。


  文章来源:高顿,更多CMA资讯【请关注高顿CMA】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未加入此版权信息,盗版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免费视频 CMA报考视频管理会计案例实践课职业发展指导
高顿CMA认证官全程视频指

Martin 高顿CMA认证官 免费

两分钟带你看懂管理会计

ima协会 财务总监兼副总裁 免费

cma对财务人员转型的价值

小安 大众财务顾问 免费

CMA直播课堂—企业如何实

Kroos 央企高级财务经理 免费

企业成本差异分析及案例

Maggie CMA持证人 免费

数学原理在财务管理中的

Andrew 500强财务总监 免费

“十三五”规划对财务人

凤夙 高顿教育CMA知名讲师 免费

管理会计对财务人员转型

李品 卡特彼勒、大众高级财务顾问 免费

初入财经职场快速进阶必

Jack Wang 财务经理 免费

cma免费代报名
CMA报考指南
课程中心
CMA学习工具
学习资料下载
cma免费代报名

新手指南+备考经验
思维导图+学习笔记
独家题库+名师精讲
核心词汇+常用公式
独家考点+易错题 一键打包领取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