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说到彭华,在我们面授学员中还算得上是小有名气。为人谦逊、礼貌,有时甚至让人感到有些害羞。从不跟人争执,被点名或者调侃了也只是含蓄一笑,属于性格特别温和的人。课程和学员活动期间接触过几次,印象十分地好。而来自于“星巴克”这个背景,也让他更容易被大家记住。现在,说起彭华,也许还有人反应不过来,但提到“星巴克”同学,那绝对是可以把话题继续下去的。应邀作为我们此次的嘉宾接受采访,地点自然是在“星巴克”。一杯浓浓的咖啡、一杯香甜的巧克力、温柔的阳光、奢侈的一个下午,打开了话匣子的彭华让我吃了一惊:真没想到我们的“星巴克”同学竟然是如此一个能言善道的人。来来,你也端杯咖啡,我们一起听彭华娓娓言来……
人物介绍:
彭华
财务报告及税务主管
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特点:温和、耐心、随和、认真
CMA学龄:近5个月
学习感言:“我是一个不怎么怕困难的人!”
我是一名战士,战斗在“星巴克”
CMA,其实无处不在
最经常和同学产生的一个共鸣点就是:CMA,真的无处不在!不论你从事的是财务或者非财务岗位,在学习CMA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一定的实际工作成分。
要说我的工作和CMA,其实真的关联性不大。我做的既不是预算、也不负责成本管理,我们的内控方面也没有那么严格,但拿我作比方,的确有很多工作成分与CMA有所点搭。
我所在的行业虽然不是最紧扣CMA的加工制造业,星巴克所处的是服务性行业的这大家都知道,但CMA中还是有很多地方对于平时工作或者开拓工作视野是相当有帮助的。我在星巴克主要负责的是财务报告及税务方面的工作,在成本方面多少是有所涉及的。但我们的成本管理并不复杂,以往就是一个MAC,而现在我们也在进行新的调整,推一个BOM管理方法,比如制作一杯拿铁需要哪些材料,制作过程中的损耗大概会是多少等等,这样会便于将来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工作,对于成本控制这个方面也更有效率。而这是我以前没有太多接触过的,而在CMA中它讲到了variance,包括price variance和volume variance,这对实现我们新的成本管理方式是有很好的支持作用的。
再说到内控和SOX,这在全球范围内已是大热门,无论是身处大公司,还是壮大中的公司,又或者是打算进入大公司,对于内控都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特别是大公司,我们要么就是在做,要不就是身处于内控环节之中。要细细推说的话,内控好比一只无形的手,无处不在,无处不管。我们的工作中也会有一些sales audit的部分,但尽管所占的工作比例并不是很大,但就算现在的工作与内控有没有紧密关系,我都很愿意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
说到IT,这可能是全球信息化之后对财务带来的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一种压力。星巴克的店遍布全球,光美国本土就有一万多家,而中国目前也在高速增加,这就对销售涉及的各种数据的统计以及及时性、准确性等等处了一道道的难题。原本说IT定制化为我们这样的管理企业提供了便利,但因为市场的多样化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产品类型以及多样性的活动,一点一滴地把原本比较顺畅的财务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地域运营差异,IT的各种操作系统有时就反而成为了财务工作中的一抹灰色。而这时如果再牵涉到一些安全问题那就更麻烦,CMA中risk部分提到的关于IT方面的风险防范,确实能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看似并非充分必要条件,但这点点滴滴的影响,对于管理以及全局化思考模式的建立还是相当有帮助的。更何况CMA其实胜在它的系统性,我们平时接触的财务工作已经比较狭隘,不到一定的管理位置,很难看清全局,而CMA的课程设置的确是为我们拓宽了视野,从这一点上来说,哪怕是非财务相关行业的同学,都是挺值得来学习一下的。
CMA的学习在中国目前的财务领域是大势所趋
可能这么说有点吓人,就当是做了一回“标题党”吧。按目前的形式来看,无论是已经很成熟的大公司,还是正在进步中的小公司,从管理会计层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换句话说,能用CMA去“灭”的“火”还是挺多的。
预算的不准确或者不科学、成本管理的漏洞或是制度不合理、内控系统的紊乱甚至是形式化,这些问题其实多数公司都会有,而且多数公司的管理层也都深刻地明白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但都苦于无法很快地扭转过来。而这其实就是管理会计上位的一种契机。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会讨论CMA,和同学闲聊时也常听他们说身边有好些人是CMA,左右逢源,更坚定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老师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也许很多人选择CMA的其中一条原因和我一样是看中它够“短“。仅仅两门考试,光凭这一点,它的诱惑力就已经是很难抵挡的了。但真的开始学习时,才慢慢发现,当时的看法其实也挺片面的。CMA的课程数量少,并不代表它相比其他考试可以投入较少的精力。恰恰相反,它的系统、全面甚至可以说是全局覆盖了财务、分析、管理各个层面。若不好好花点时间精力,真别想简简单单就把它放进口袋里。但这个学习的过程并不乏味,有时候还能激发出一些深入研究的兴趣。平时老师的讲课真的只是带领我们跨进财务管理的门槛,究竟能掌握多少,是否能通过最终的检验,更多地肯定是靠我们自己去琢磨、消化。说到学习,有一点真的不能不提,也希望给后来的同学一点参考。CMA与一般普通的国内各种考试的差距真的非常大。你绝对不能以备战高考或者CICPA的态度对对待它,那你会输得很惨,也苦得要命。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那句“需要靠我们自己去琢磨、消化”,CMA的很多知识点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而且就算你死记硬背了也不见得能做得出题目。在上课的时候就听其他同学说过”看得懂、想得通,但是做不来“,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就说明我们只是从语言文字上理解了,并没有深入地琢磨或者掌握那些知识点的原理和运用方法。如果在某些方面有比较强的工作经验,那相对会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而如果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者对某种财务流程并不了解,那就更要花点时间去补一补基础的东西了。但如果你能理解,经常一霎那间发现其实都不难。
我想我是一个战士
看到之前那篇闻艺同学的专访,他把自己比作是一个想把车开好的司机,让我很有感觉。但这次让我来给自己做个比喻,可能会让大家有点意外——我选择用“战士”这个职业来形容自己。虽然在别人看来我有点内向,但其实我骨子里面是个蛮坚强的人。而战士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正是这一种奋勇向前、绝不推诿的勇敢和力量。
别的不多说,就拿CMA来举例。我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也不少,但我没有一次碰到问题的时候有过一丝气馁或者受打击的情绪。相反,我每次碰到问题,绝不回避,而是正面应上去,和”问题“好好地纠缠一番。可能是心态比较端正吧,这些问题最终都被我一一克服。
我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对学习的看法。学习的时候,心态有时候挺神奇的,你越是不怕问题发生,那么发生的问题几率感觉就比较少。你越是害怕自己碰到问题,那么你面前可能会堆满疑惑,让你寸步难行。我可不是在推行“阿Q精神”,正确的学习心态是即便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时刻记住自己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除疑惑、掌握新技能的。假如碰不到问题的话,又谈何学习呢?
我和我的CMA“战友们”
在刚报课程的时候我曾经想过,与我一同学习CMA的人会是怎样的?是否会和别种学习培训班的同学一样,各学各的,很少交流?上课第一天这中设想就被打破了,而且相当彻底。经过课间交流和班会课时间,第一天上课我就认识了我们班上多部分的同学,每个人都做了详细的自我介绍。在后来的课程中,大家的沟通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群体。哪怕课程结束了,我们还是维系着那份同窗情谊,在业余时间组织了饭局。畅谈学习考试、天南地北、家庭生活……这些被我视作“战友们”的人,因为CMA走进了我的生活,而我也同样因为学习认识了很多人,又被很多人所认识。而高顿CMA还在不停地为我们扩大交流平台——学员之家、税务峰会等等,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活动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十分期待。